您位于:首页 > 成果发布内容 > 行业资讯 > 中国汽车低碳行动计划 > 碳中和研究丨汽车行业碳中和政策应对举措及问题总结(1/4)

碳中和研究丨汽车行业碳中和政策应对举措及问题总结(1/4)


       随着气候变化问题逐渐严重,碳中和主题日益深入人心。低碳正成为各国发展的主旋律和新一轮的国家经济竞争制高点。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各国正在积极探索、实施多项碳减排措施。欧盟先后发布了《欧洲绿色新政》、“Fit for 55”政策、新电池法等系列举措。我国正在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涉及到能源行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交通等行业。汽车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具有竞争力的碳排放水平将是破除全球碳贸易壁垒,支撑我国由世界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重要支撑。然而,碳中和背景下,我国汽车行业仍存在反应滞后、应对片面、数据缺失、目标不明确等问题。本系列研究旨在通过分析现阶段汽车行业面临的问题,为汽车行业碳排放管理提供参考,促进汽车行业低碳高质量发展。
 
一、误认为碳中和是宏观政策,与汽车行业无关
       部分汽车企业认为,碳中和是国家层面的宏观政策,与汽车行业并无太大关系,在企业收到强制要求前,碳中和只需要等待国家推进即可。汽车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也是基础工业和交通领域碳减排的关键环节。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作为上游供给侧和下游需求侧的连接点,汽车行业2019年营收8.08万亿元,按照对上下游1:5的带动倍数计算,将间接带动约40万亿产值规模的庞大上下游产业,同时,除了汽车行业自身的碳排放外,也带动了这些产业数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由此可见,汽车行业对我国碳中和的实现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众多汽车企业应当转变认知,防患于未然,积极探索自身减排路径,发展绿色低碳产品,制定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走在国家政策之前,为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二、企业对于双碳政策对汽车行业的影响判断不全面
       随着“1+N”政策体系的逐步完善,汽车行业的政策管理体系将日益明朗。当前,部分汽车企业关注点集中在工厂碳减排指标,缺乏对市场需求和产品层面影响的有效判断。从工厂角度看,目前由于基础数据缺乏滞后,主管部门难以下达具体指标,企业存在不开展相关工作的问题。然而,随着基础数据的完善,碳达峰时间节点迫近,主管部门将加严相关指标,企业的工作时间将被压缩,企业时间和成本压力剧增。因此,汽车企业应立即启动相关工作,包括工厂碳排放核算,低碳资源挖掘等工作,为后期政策合规提前做足准备。从产品角度看,我国汽车产品碳排放强度较高,与发达国家相比低碳竞争力较薄弱。随着欧洲绿色新政以及一系列低碳战略的实施,汽车产品将面临国际碳贸易壁垒,同时国内市场还将面临国外竞品的冲击。产品层面碳排放的管理需要联合全产业链各级供应单位开展,其涉及主体多、流程长、环节多、复杂度高、协同难度大,增添了成本压力。供应链碳排放数据体系的构建,供应链协同减碳工作的开展是汽车产品核心竞争力所在,因此汽车企业应加快推动产品层面碳排放管理能力建设,引导全供应链参与低碳产品的构建。从市场需求角度看,由于缺少对温室效应等潜在风险的了解,消费者更多地关注产品功能的实现,而缺乏必要的绿色消费意识和辨别能力。随着生态汽车认证、汽车产品碳排放公示、碳标签等一系列制度、措施的出台和推广,消费者将直观地对产品的碳排放进行评判,在消费活动时进行选择。因此,汽车企业应在致力于开发更多低碳产品的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绿色低碳的企业形象以征得市场认同。
 
三、误将碳中和政策理解为污染物管控政策,不考虑其经济目的
       多数汽车企业在理解碳中和政策时易将其与污染物管理政策混淆。一是将二氧化碳视作了大气污染物,将碳减排政策理解为污染物管控政策;二是认为二氧化碳排放管控仅是环境问题,只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成本。在我国,国家对于气态污染物的管控有完善的政策法规与管理体系,二氧化碳虽属于气态排放物,但不属于污染物。企业容易将二氧化碳管控与气态污染物管控联系起来,但是二者的特性、相关管控政策法规都有明显区别。对于国家而言,碳中和并不仅仅是一个生态目标,同样也是提高我国经济竞争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的重要举措。在政治上,碳中和是破除西方国家意图通过碳中和限制我们的“用能权”和“发展权”的重要举措;在经济上,碳中和可助力我国摆脱“石油-美元”体系,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对于汽车企业而言,碳中和并非只会给企业徒增负担,更重要的通过向碳中和迈进,提高企业的产品竞争力,打破欧美碳壁垒,进一步促进产品出口。因此对于企业而言,碳中和是把“双刃剑”,要充分把握机遇,提高自身低碳水平,行走于行业的最前端。
 
四、误认为中国没有低碳消费环境
       低碳消费对于碳中和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发达国家大多已具备低碳消费环境,企业加大重视低碳产品的开发。而较多企业认为我国当前还没有低碳消费环境,消费者仍然只注重产品的品质和服务质量,或是传统口碑,不会为低碳产品买单。然而我们应该看到发达国家的低碳消费环境并非“天生”,一方面来源于政府的宣传引导,另一方面是消费特征的变化,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随着经济水平提升和人口增速放缓,公众对于生活质量要求的提升以及环保意识的提高,消费特征将发生较大变化。十八大以来,我国将“低碳消费”作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环节,从政策要求、媒体宣传、行业引导、绿色金融保障等多角度积极营造绿色低碳消费环境,且随着中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民众低碳消费观念将逐步深化,低碳消费市场也将持续壮大。为此,我国汽车产品在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走出去”,树立产品低碳标签和打造企业低碳发展形象都将成为抢占市场的重要基础。
 
       碳中和不仅仅是环境政策,更是经济政策的博弈。汽车企业应该加快推进碳排放工作布局,探索自身减排路径,发展绿色低碳产品,打造新的产品竞争优势。借助现有的低碳消费环境,进一步扩大国内外汽车市场,打破欧美碳贸易壁垒,畅通内外双循环。
       中汽数据有限公司致力于汽车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为政府部门、企业、机构等长期提供双碳技术服务。已形成了以方法学、数据库、工具、模型及平台为核心的基础研究能力,通过研究包括传统能源、混合动力、纯电动、氢燃料电池等燃料类型在内的乘用车以及客车、货车、公交车等商用车全生命周期阶段的碳排放,支撑政府标准政策制定,开展企业咨询服务和国际合作研究。

如需获取更多信息,欢迎与我们联系!

联系人:张妍/赵明楠

电话:18522407578
电话:15332173601
邮箱:zhangyan2011@catarc.ac.cn
邮箱:zhaomingnan@catarc.ac.cn

中国汽车低碳行动计划